企业(组织)发展(投资创业、生长、成熟、衰退) -> 生产模式 -> 经营模式 -> 绩效管理模式
70年代,产品紧缺,以生产为导向,关注产品的生产数量; 80年代初,以产品为导向,关注产品的质量; 80年代末,以销售为导向,关注产品的易用性、外观和包装以及如何多卖产品,使客户喜欢和满液; 90年代,开始重视品牌建设,以营销为导向,主动投向市场,推销产品; 90年代末,客户的要求渐高,以需求为导向,实施一对一的营销; 以客户为中心,通过实现客户价值而实现企业价值的经营方式。
1900,投资与收益之间的关系,ROI 投入产出分析法 1920,以生产为导向的工业时代,用现金流量、资产负债、利润率等基本的财务指标来衡量 1980,市场供大于求,质量控制ISO9000/TQM/EFQM,这种方法适合于操作层,缺乏绩效度量 1989,价值矩阵/成本和非成本、考虑企业内部和外部平衡 1990,强调知识资产驱动、无形价值的管理 1991,战略度量和报告技术(SMART金字塔),这种跨部门度量的技术 1992,平衡计分卡 2001,绩效棱镜,5个方面: 利益相关者的满意度 战略的制定 企业的流程 各种能力 利益相关者的贡献度
CPM作用:做好事,有前途;及时发现和抵御风险。CPM功能:桥接 策略 规划 操作。
CPM三层次:
人资部作绩效框架和实施细则;各部门考虑部门特色和具体人员特性,细化考核制度。
直线主管建立考核标准,落实到每个职位;各级员工进行绩效管理的实施:计划、在职辅导、反馈、评价。
CPM六环节
关注核心 | 主要目的 | 沟通程度 | 需要者 | 组织影响 |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控制导向 | 人 | 薪酬晋升 | 少 | HR经理 | 中 |
发展导向 | 人 | 绩效改进 | 多 | 业务经理 | 高 |
经营导向 | 组织 | 战略沟通 | 多 | 企业高层 | 极高 |
随时间流逝而定出的计划费用 --> 实际现金 --> 调整 --> 计划还能实现吗?
计划指标 --> 实际数值 --> 对比 --> 偏差分析 --> 调整措施 -- >执行 --> repeat